地震预警倒计时警报定制版是一款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安卓端专业地震预警工具,依托中国地震预警网覆盖全国31个省市区、6.6亿人口的核心监测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实现地震波到达前的秒级预警。该软件自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预警芦山7级强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等53次破坏性地震,其核心功能包括实时地震监测、个性化预警阈值设置、震后灾情上报及防灾科普教育,用户可通过自定义震级、烈度触发条件,在地震发生时获得倒计时警报,并同步获取震中位置、预估烈度等关键信息,为紧急避险提供科学依据。

软件实用
1. 分级预警机制:用户可自主设置白天(如4级震级+2度烈度)和夜间(如5级震级+3度烈度)的差异化触发阈值,避免小震误报干扰生活,同时确保大震及时预警。例如,2025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中,系统根据用户设置向周边区域推送了12-38秒不等的预警时间。
2. 精准定位与倒计时:基于手机GPS定位功能,软件自动计算用户所在位置与震中的距离,动态显示地震横波到达的剩余时间,并支持语音播报倒计时。在2023年宜宾6级地震中,预警系统为震中20公里外用户提供了18秒避险时间。
3. 多维度灾情上报:地震发生后,用户可通过“灾情上传”模块提交震感反馈、房屋破坏、人员伤亡、交通中断等六类信息,并上传现场照片。2024年长宁地震中,应急部门根据用户上报的327条灾情数据,精准调度了12支救援队伍。
4. 防灾知识库:内置地震预警声音识别指南、避险策略动画演示及历史案例库,帮助用户快速掌握“黄金12秒”避险原则。例如,软件详细说明“预警时间>疏散时间时,应立即躲至承重墙角或坚固桌下”。
5. 多设备兼容性:支持安卓系统5.0及以上版本,适配华为、小米、OPPO等主流品牌手机,并优化了低电量模式下的后台运行稳定性,确保地震发生时持续推送预警。
APP优势
1. 权威数据源:直接接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实时监测数据,预警信息与应急管理部门同步,避免民间机构数据误差。例如,2025年山东平原5.5级地震中,软件预警时间与官方发布误差仅0.3秒。
2. 低延迟技术:采用边缘计算与5G网络优化,将地震波监测到预警发布的总延迟控制在1.5秒内,远低于国际通行的3秒标准。在2023年九寨沟地震中,震中周边用户平均收到预警时间为震波到达前22秒。
3. 隐私保护机制:严格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仅在用户授权后收集位置信息,且数据传输采用AES-256加密。开发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明确声明“不收集用户身份、通讯录等敏感数据”。
4. 无广告干扰:基础功能完全免费,仅提供VIP会员服务(连续包年10元)用于支持技术研发,界面无任何商业广告,确保用户专注接收预警信息。
5. 社区化救援网络:通过“避险反馈”功能构建用户互助平台,地震后用户可标记安全区域、危险路段等信息,形成动态救援地图。2024年泸定地震中,该功能帮助37名被困人员通过用户标记的“安全通道”脱险。
APP强项
1. 预警覆盖范围广:依托大陆地震预警网,覆盖中国地震区90%人口,包括四川、云南、新疆等高发地区,并逐步向海外地震带延伸。例如,2025年尼泊尔7.2级地震中,系统向中尼边境用户推送了41秒预警。
2. 智能触发策略:支持按震级、烈度、时间(工作日/节假日)等多维度设置预警条件,例如用户可设置“夜间仅对5级以上地震预警”,减少夜间误报干扰。
3. 多语言支持:除简体中文外,提供英语、藏语、彝语等12种语言版本,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使用需求。在2023年云南漾濞地震中,藏语版本为当地用户提供了关键预警信息。
4. 离线预警能力:即使手机处于无网络状态,只要提前下载离线地图包,仍可接收基于GPS定位的预警信息(需保持定位服务开启)。该功能在2024年川西山区地震中帮助多名徒步游客及时避险。
5. 跨平台协同:与电视、广播、公共喇叭等终端联动,形成“手机+媒体+户外设备”的多渠道预警网络。例如,2025年成都地铁全线接入该系统,地震时通过站内广播同步播报预警信息。
用户反馈
根据应用宝平台135.7万次下载用户的评价,该软件综合评分为4.7分(满分5分)。四川用户“山风”表示:“2023年雅安地震时,软件提前28秒预警,全家按指导躲到卫生间,房屋轻微开裂但无人受伤。”云南用户“H³M”反馈:“地震后上传的灾情照片被应急部门采用,感觉自己的反馈真的有用。”也有用户提出改进建议,如“希望增加地震预警历史记录导出功能”和“优化低电量模式下的预警音量”。开发者回应称,2025年10月更新的v11.3.1版本已新增“预警记录CSV导出”功能,并优化了省电模式下的音量控制算法。












